您的位置: 中国时代艺术网 > 国内 > 正文

永不褪色的国学经典——读《基础经典简释》有感

2023-05-17来源:网络阅读: 1217

永不褪色的国学经典——读《基础经典简释》有感

儒学在我国历时悠久,却在近百年的反传统思潮中几近断代般地被毁弃,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威权主义等不良风气横行,而复兴传统文化的任务就显得弥足珍贵和迫在眉睫。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目为我们寻找古贤踪迹提供了些许线索,这些凝聚了先哲智慧的书籍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其中一些看似不再“与时俱进”的思想其实有待商榷,但也值得我们辩证地去看待。经典书籍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中华文明的赓续与民族精神的凝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让我们可以更深切地理解“通过亲近古典去感悟大道,体贴圣贤,实在是一件‘人间值得’的事情。”

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目就是“四书五经”了。其中的“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的合称。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1800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汉族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本《基础经典简释》中,作者将更容易理解和实操的《孝经》和《弟子规》编入其中,与“四书”一起,以适底向高,并辅以《朱子家训》《常礼举要》,更方便读者理解与审视。自古以来,其注释浩繁,古近代大儒见仁见智。《基础经典简释》综合古今大家注释,引经据典、复原古版、汇集精华、真解浅释、挖掘阐发、逐字说明、理性论证、不断深入,努力做到简练、准确、全面、正宗的解读经典,阐明其理论基础、核心价值、思想精神,等等。尽力打造精品,恢复经典的本来面目,揭秘中华文化的真实义、学以致用,以期充满智慧的中华文化浴火重生、掀开新篇章,建设和谐新世界!

本书以《大学》开篇,阐述学儒的方法、步骤。朱子曰:“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发挥);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传授极致之言)。”(《四书集注》)《大学》是明宗、方法,《中庸》是辨体、理论,《论语》《孟子》是论用、表演。而《大学》的开篇,仅一句又举足轻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罢此句,我不由得想到了历史上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他们都是这句话的身先力行的典范。而本书在提示原文的基础上,不仅增加了字词注释,方便读者译成现代汉语加深理解,更有历朝历代的大家对原文的评价解析。比如,程子将“亲”解释为“新”,即革新,使民新(不能只强调让民如何新);印光大师解释为“爱人如己”、去恶从善、自他不二。“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王阳明《〈大学〉古本问》,简称《〈大学〉问》)等。

《大学》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等方面。其中,修身是指个人要求自己端正心态,修身养性,做到心境平和,不为外物所扰;齐家则是指个人要以家庭为基础,从家庭出发,从小处着手,做到举止得体,处世稳重;治国则是指如何领导治理国家,保障人民利益;平天下则是指如何实现天下太平,让百姓安居乐业。在当今社会,一个企业、一个团体都可以用到《大学》里面的观点,更多的是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提高自己,从而达到我好、你好、大家都好的美好结果。企业管理者如何任用人才、如何管理好这个企业与《大学》里面统治者如何修其身、亲贤臣的道理是一样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其次,今天我们人人都在提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德行的人,但因为德不受法律的限制,当然,也不应该受到法律的限制,使得现在的道德都很浅显,浮于表面,一个人或许会在他人的目光下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但是一旦无人在旁边时,又原形毕露,这就是一种表面功夫的假德,要真正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符合《大学》的要求,在我看来至少要达到“慎独”的境界。正如“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zhì);国治而后天下平。”所说,通过把内心的恶念格除干净,与自私的物欲格斗(不做物欲的奴隶),才能获得良知;获得良知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念才能端正;心念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其次,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论语》。这本从小学就开始背诵的论著典籍,我们都不陌生。《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等,阐述了为人、为学、为政的学说,是儒学最重要的一部基础经典。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不言而喻,宋•杂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即“半部《论语》治天下”。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不知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在《基础经典简释》中,作者按照统一体例,编排整本书的内容,原文加注释译文,方便理解。在此基础上,不仅有历史大家的评析,还有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做一解释。比如“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就“八佾”做解释:“祭祀天子用八佾舞,是由周成王赐给周公儿子伯禽在鲁国祭祀文王和周公用的。诸侯用六列,大夫用四列,士人用两列,来做这种祭祀的舞蹈。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周桓王八年(前712年),鲁桓公谋杀其兄鲁隐公,自立为君,不向天子请求册封,亲亲、选贤均被破坏,天子权威开始丧失,直至三家分晋、战国。”

读完《论语》,得知孔子劝诫普通人将成为“君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理想的人格。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君子,既要有“质”,也要有“文”。“质”是通过自我修身获得道德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有一个叫司马牛的学生问孔子:“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孔子回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在内心经常反省自己,没有愧疚,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表现为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文”是通过好学来获得真才实学和知识能力。“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质”与“文”的关系中,孔子认为:“文,莫吾犹人也。并且孔子提倡“君子不器”的中庸之道。《论语》一书中,关于君子的叙述,还涉及了好多方面,如“孝道”“交友”“金钱观”,等等,句句都饱含真理,读来发人深省。这些不因时代更迭、岁月变迁而褪色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好处,我们应该多读读《论语》,而此书《基础经典简释》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再次,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延续了孔子学派的儒家思想,同时也开创了全新的以孟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先河。书中记载了他一生的智慧——关于修身养性的、关于治理国家的、关于家庭伦理的、关于教育的,等等。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么在理,价值观超正,满满的正能量,读罢总是能让人拍手称快。孟子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开始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基础经典简释》中的《孟子》篇,将孟子游说诸侯的言行展示在读者面前。比如“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自认在治理国家上尽心尽力,国西发生灾荒,积极将人民迁移到东部,再把东部的粮食运到西部去赈灾。东部灾荒也同样积极应对。详细了解邻近各国的国君都没有这么用心的,照理说,邻国的人民应该会被吸引过来,投靠梁国才对,为什么现实却不是如此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从来不直接回答问题,他说:“王,你喜欢打仗,我就用战场上的事来做比喻。战鼓咚咚响起,双方兵器交接,有士兵解下盔甲丢掉兵器掉头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了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如果跑了五十步的,嘲笑跑了一百步的,说人家胆小,你觉得怎么样?”梁惠王的反应当然是:“哪有这种道理!他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而已,他自己也逃了啊,怎么能笑话别人?”孟子马上说:你既然知道五十步笑百步没道理,也就该知道你的人民不会比邻国多了。孟子给梁惠王的答案是:你没有比邻国国君好,你自以为的尽心,不是真正的尽心,根本上,你的做法和邻国都一样,不过是一百步笑五十步而已。虽然孟子生不逢时,儒学当时并不受到当权者的重视,但是他能言善辩,不但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政治者的错误、缺点,而且还敢于大胆地讽刺,直言“无养吾浩然之气”,值得称赞。

最后就是四书中的《中庸》。《中庸》讲正道定理、化育万物。“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未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德焉,则终身受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在《基础经典简释》中,我知道了《中庸》出自《礼记》,中庸就是“中”之用。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以不变应万变”,而在出处理问题的时候,前面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千变万化的。所以处理的时候就应当“因时而变,以万变来应万变”。

现实中我的确认识那种人,平时人前从来不生气的那种人,让人觉得,就算是你火上来了打他一拳,他也会笑嘻嘻地退出去不会和你发生冲突的那种。这种人很少,也很强大,几乎要办的事情总能办成,也总是不吃亏,总是能笑到最后的那一个。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骄纵,升官了后遇到原来的老相识依旧会笑嘻嘻地打招呼,该交往交往。工作遇到不顺的时候,也不急躁、暴跳,而是笑嘻嘻地和别人协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人不能仅仅用“有涵养”“有城府”来形容了,这种人就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人。中庸绝不仅仅是“有涵养”,而是一种大智慧。

中庸很难,尽管所有人光读书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坚持却很不容易,因此孔子认为中庸比赴汤蹈火、治国平天下都难,也因此,中庸才会成为儒家的最高道德准则。孔子在《中庸》中说:“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翻译过来就是: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赶到陷阱罗网中都不知道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一般人选择了中庸之道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下来。孔子很瞧不起自以为是的人,他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在现代却老想着回到古代去,这么做灾祸早晚到来。

人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没那么难,懂得正确的道理也没有那么费劲,难的是一辈子坚持下去,仅仅从事一项事业不动摇,不半途而废,宁可默默无闻地奋斗也不理会是否会出名。这种精神的人,其实我们民族的先辈里不少,比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比如一辈子坚持变法连自己的后路都不留的张居正,比如默默无闻隐姓埋名,在大西北隐姓埋名奋斗一生的科研工作者们……正确的道路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就无法坚持走下去,因为太苦,太累。

任何时候都能待人友善、听取他人观点而不会固执己见、在困难中不自暴自弃而是永远积极地想解决办法并付诸实行、在顺境中也永远不会持上而骄而是和过去的人也能交往如故。这种人非常强大,很难树私敌,也很不容易吃亏,其境界非一般人所能达到。这种人,其实就是符合孔子说的“中庸之道”的人。“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不做坏事。”这才是为什么,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被历代儒家弟子奉为“实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问,被推崇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其原因绝不是偶然的。


《中庸》里面涉及了儒家学说各方面,具体的理解,最好还是自己去读一下这本《基础经典简释》中的内容。

除此之外,作者还将《孝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以及《常礼举要》简单整理,编排成册。孝悌是中华文化之根。《弟子规》是具体落实,是做人、做事、道德、良心的基本标准,是礼仪之邦的最好引擎。孔曰仁、孟曰义。《朱子治家格言》《常礼举要》讲修身齐家和礼义规范,这些是中华文化的基础经典。

《基础经典简释》探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经典,综合古今大家注释、汇集精华、剪辑阐发、真解浅释,努力做到简练、准确、全面、正宗,尽力打造精品,恢复经典的本来面目,把断绝的文化再接上,以期充满智慧的中华文化浴火重生,兴起人类文明。读完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得到传统文化的养分,理解其中的道义,将人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滚动推荐
2023-05-04中国时代艺术网简介
中国时代艺术网简介...[详细]
2023-05-17“诗体小说”——《红尘》
“诗体小说”——《红尘》...[详细]
2023-05-17《教育教学一线》:一部来自教学一线老师的报告集
《教育教学一线》:一部来自教学一线老师的报告集...[详细]
2023-05-17《鸟人之朝阳的抗争》:带我们进入广阔的奇幻世界
《鸟人之朝阳的抗争》:带我们进入广阔的奇幻世界...[详细]
2023-05-17《易经》的智慧——读《跟着孔子学〈易经〉》有感
《易经》的智慧——读《跟着孔子学〈易经〉》有感...[详细]
2023-05-17七色人生——读《虹:曾一雪人生文集》有感
七色人生——读《虹:曾一雪人生文集》有感...[详细]
2023-05-17生命的重建——读《都市青年重启计划》有感
生命的重建——读《都市青年重启计划》有感...[详细]
2023-05-17永不褪色的国学经典——读《基础经典简释》有感
永不褪色的国学经典——读《基础经典简释》有感...[详细]
2023-05-2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上海兵创业·上》有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上海兵创业·上》有感...[详细]
2023-05-20万千文章取清幽——读《清雅自在》有感
万千文章取清幽——读《清雅自在》有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