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人家》是一部以东北地区生活为背景的小说,以刘立业和张淑兰的女儿刘茵为线索,讲述了七十年代东北普通人家的生活故事,通过刘家及邻居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东北七十年代的民俗生活场景,比如,腌酸菜、包粘豆包、杀年猪、过大年等,淋漓尽致再现了东北民俗文化,又以孩子的视角,向读者徐徐展开东北平原上的物产资源及历史长卷。
本书主线写刘立业、张淑兰这股。张淑兰童年丧母,因被后母虐待,被迫生活在叔叔家里,由叔叔做主,16岁嫁入刘家,成了家族排班做饭的媳妇,她奉行“宁要身子受苦,不要脸上受热”的做人理念,不但做自己的饭班,还要做因干活慢,被丈夫打骂后而罢工的大伯嫂子的饭班,长期劳作,身体透支了健康。在公爹去世刘家兄弟分家后,她又一次担起了刘氏家族的重任,养活老太太,成了刘氏家族和睦的保障。写刘立业的弟兄及邻居是本书的副线,与主线互相依托,使主线更加丰满。在分秋菜的事件中,借廖二的嘴,说出了高家子这个屯子的历史及人员组成,高家子是由闯关东的开荒者、挖参者等组成,还有明是逃荒,实际是不想为日本人提供军用物资而逃难来的刘家。在刘立成回忆的章节中,再现了黑土地上的人们为国家做出的牺牲和奉献。本书最后用跳跃的写法,交待了张淑兰七个孩子的成长和生活,他们兄弟姐妹互相帮衬,走过了低谷,现在生活得很好,成就了血浓于水的现代版的和睦家族。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因为来源于生活,所以更显真实感人,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小说中展现了东北地区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包括他们的工作、生活、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小说中,作者通也描写了主人公的困惑和刘氏家族间的矛盾。这种困惑和矛盾,使得小说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读者可以感同身受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此外,小说中还展现了东北地区普通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小说中的人物对待生活、对待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得小说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东北地区普通人的文化特征。
《黑土人家》塑造了一个真实的东北屯子,描写了淳朴的东北民风。该作品故事朴实,情节感人,高度写实,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东北文化,并在收获温暖与感动的同时更加珍惜家庭的和睦。同时这部作品也描写了张淑兰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对弘扬母爱的伟大与亲情的可贵起到积极作用。如果你对东北民俗文化很感兴趣的话,那么这本书很值得一读。